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鞍山党史 > 人物春秋

“常胜将军”常恩多

发布时间:2014-09-28 00:00|栏目: 人物春秋 |浏览次数:
常恩多,字获三,满族。1885年出生于海城县西东三台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无母,9岁丧父,11岁时在伯父抚养下入小学念书,后入师范学堂,19岁毕业后在本村任小学教员。

1919年,常恩多怀着救世爱国之心,参加了奉军。1922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得郭松龄的赏识,毕业时被破格授予中尉排长职务。后又被提升为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团副、上校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常恩多目睹国破家亡、东北人民颠沛流离的惨景,面对全团官兵声泪俱下地说:“咱们是东北父老用血和汗武装起来的队伍,咱们要用血和生命把鬼子赶出家门,这是咱们的天职!”东北军进关后,他对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卖国行径非常气愤,常抵制他们的反动政策。

1936年秋,他晋升为百十一师中将师长,是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但仍不忘东北的父老兄弟。他对官兵们说:“过去我管一个团,现在管一个师,打鬼子、回老家的本钱越来越多了。我要对得起东北父老,就得把这个师带好、练好。”他还说:“你们看看人家红军,缺吃少穿,弹药不足,战斗力还那么强,就是因为他们要打鬼子,救中国,有股穷人的志气,咱们不好好练出杀敌本领,能对得起东北父老吗?”当时在西安负责做争取东北军工作的红军将领叶剑英,在一天夜里会见了常思多,二人畅谈到深夜,使他产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常恩多欣喜若狂,急忙找张学良请求战斗任务。张学良命令他率部征讨何应钦组织的“讨逆军”。一天拂晓,常恩多率军把“讨逆军”打得尸横遍野,溃不成军,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常恩多深忧东北军的前途,派人与红军前方总指挥部的彭德怀、任弼时、徐海东等同志秘密取得联系,决心投奔红军。红军领导鉴于当时政治形势和革命需要,劝慰常思乡先留在东北军中。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以后,常恩多率师奔赴华东战场。在扬州战役中,他临危不惧,率军不坚守阵地,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创;在台儿庄大会战时,他领兵攻克阜宁,将日军丘山旅团大部歼灭;在徐州战役中,国民党的第六、七师面对敌人畏缩不前,常恩乡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率师主动向日军发起冲锋,歼灭了大批敌人。百十一师在常恩多指挥下,克敌制胜,声威大振,常恩多被抗日军民称赞为“常胜将军”。

1938年冬,周恩来派人秘密指示常恩多:“要争取有利时机,帮助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一个月后,常恩乡率师部直属部队和六六二团,从苏北沐阳出发,开赴鲁南。不久,经中共山东分局批准,秘密接受常恩多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机智、勇敢地战斗在国民党军队的内部。在鲁南、苏北,他接连发起3次战役,歼灭日、伪军600余人,收复大片失地,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中共领导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并在枪械、给养、弹药等方面,大力支援了鲁南八路军和游击队。1940年,国民党57军军长缪征流等人暗中与日军勾结,企图投降日军。常恩多得到消息后,于9月22日奋起领导了反投降除奸活动。“九二二”的枪声,吓破了投降者的胆,缪征流狼狈逃窜,从而挽救了鲁东南地区的抗日力量。

1941年元月,军民欢庆大捷后的新年,常恩多满怀激情地向官兵讲话时,突然脸色煞白,口吐鲜血,无情的肺结核把这件钢铁将军折磨倒了。但他躺在床上仍注视着形势的发展,面对蒋介石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夜不能寐,心潮难平,喟然写道:明月良宵里,静卧草房间;沉思既往事,阵阵痛心酸;谁知证夫意,共整旧河山。

1942年8月3日,身患重病的常恩多将军,挺起精神,在中共党组织和爱国军官协助下,冲破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阻挠,毅然率部起义,把百十一师3000多名官兵胜利地带到了抗日根据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怀抱。常恩多率部起义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主席兴奋地说:“好,真是东北军反蒋抗日的少壮派,有胆识。”可惜的是,第二天,这位满族汉子,东北人民的好儿子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躺在藤椅上静静地与祖国和人民永别了。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