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号全宗)
鞍山市档案馆共保存44位名人形成的档案123卷(篇)。这些著名人物有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李绍奎、宋学文、白雪洁、赵成顺、张维东、王国珍、倪亦方、梁素珍、李春玲、吴敏、李传成、鞠幼华;全国先进生产者王崇伦、张明山;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人民的好医生潘恩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原全国人大常委兼辽宁人大副主任杨克冰;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鞍山市委书记韩天石;鞍山参加国际维和行动的第一人、鞍山政法战线为国争光的维和英雄蒋喆;全国优秀班主任李玉贵;鞍山市著名作家陈玙、陶重华、张希征、胡小胡、董俊生、齐广文、刘景玉、易长利、张雅晨、周以纯、卜庆祥;鞍山市著名书法家画家王廷风、孟庸、陈国山、苗树渤、辛鉴名、许大森、常天新;鞍山市著名摄影家蒋健球、冀焕发、李国华。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上述名人档案的内容主要有名人登记表;英模人物事迹材料;评先选优登记表、审批表、获奖证书、奖章(状);作家著作手稿、出版作品及获奖证书;名人撰写的论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材料及被有关单位聘任的聘书,书画家的书画稿原件;摄影家的摄影作品集等;名人照片、丛书、名信片、光盘、像章等。该部分档案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陆续进馆,主要通过向本人征集和剪报两种方法,进馆档案均经过系统化整理编目,保存完好。该全宗档案检索工具主要有案卷目录。
该全宗档案虽然不够齐全完整,但大部分档案是名人自身形成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十分珍贵,在存史、育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齐全、珍贵的有雷锋、孟泰、王崇伦、潘恩良、越成顺、白雪洁等人的档案。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12月生。1949年8月家乡解放后,7岁就成为孤儿的雷锋,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1956年高级小学毕业后,在乡人民政府当通信员,后调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在望城县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生产建设中,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任班长,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在部队的2年多时间里,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叶剑英、董必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题词题字,盛赞雷锋同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抚顺市和望城县、鞍钢化工总厂分别建立了雷锋纪念馆(室)。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雷锋的档案资料主要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的题词题字;1959年至1962年间雷锋送给同志的照片6张;赠送同志的纪念册1本;雷锋写给鞍山日报社、鞍钢弓长岭矿、鞍钢三炼钢、辽阳市委等有关部门和同志的信件8封;雷锋出席党代会等生前活动照片18张;雷锋的工作证等材料以及《雷锋在化工》、《雷锋在鞍钢》等宣传雷锋事迹的诗歌、散文、回忆录、新闻报导50余篇;另有雷锋丛书、台历、名信片、生前照片底片(378张)、像章等上述档案资料虽不够完整齐全,但较全面地反映了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尤其是其中雷锋的亲笔信、纪念册、工作证等都是原件,具有较珍贵的史料价值。
盂泰,河北省丰润县人,1898年生。孟泰1916年起即在抚顺煤矿做工,1926年来到日本人开办的鞍山制铁所做配管工人。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孟泰由通化回到鞍钢,投身鞍钢的恢复与建设。他以厂为家,勤俭节约,率班组工人跑遍鞍钢十里厂区,收集废旧配件,建立了“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的迅速开工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此后,孟泰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吃、住在厂,坚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功地完成了瓦斯藏器防光罩、高炉检修卷扬机等多项改革。1957年任炼铁厂副厂长后,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节约上千吨焦碳,研制成功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量节约30%,他还改革成功了热风炉底部双层燃烧筒,炉底使用寿命比单层燃烧大幅度提高。孟泰的英雄业绩,特别是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1950年、1956年和1959年,他3次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他还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和鞍钢工会副主席,受到毛泽
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成为我国钢铁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誉为“老英雄”o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孟泰受到残酷迫害,1 967年9月30日病逝,终年69岁。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孟泰的档案资料主要有孟泰生平简介、干部档案(附本),干部任免表;为孟泰平反落实政策的有关材料;鞍山总工会、鞍钢炼铁厂形成的培养孟泰材料;宣传、歌颂老英雄孟泰的诗歌、散文、人物传记等文学作品;纪念孟泰活动的简报材料;有关盂泰及孟泰家人活动材料及部分照片。其中为盂泰落实政策、干部档案、干部任免表等材料均为原始材料,较为珍贵。
王崇伦,辽宁省辽阳市人,1927年出生。解放前在昭和制钢所当学徒。1949年3月人鞍钢机修总厂工具车间当刨床工,1952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王崇伦刻苦钻研技术,在机修总厂工作期间,曾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卡具,提高工作效率5至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作效率6至7倍,使他1年时间完成了4年又17天的工作量,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发起并联合鞍钢的能工巧匠,广泛开展技术协作活动,成果显著。“文化大革命”中,他仍然坚持生产革新,完成了炼钢推渣机等12项革新改造。1977年担任鞍钢7号高炉改建会战总指挥,创下了我国炼铁高炉建设史上的高速度。王崇伦历任鞍钢机修厂副厂长、鞍山市总工会副主席、鞍钢工会主席,1978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2002年2月病逝,终年75岁。王崇伦曾多次被评为鞍山市、辽宁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生产者,当选中共十大、十二大代表并当选为十届和十二届中央委员,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崇伦还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
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王崇伦的档案资料主要有王崇伦工作、学习的照片;王崇伦参加全国党代会、人代会等会议的发言材料和工作报告;国家、省、市党政机关开展向王崇伦同志学习的决定、通报、通知和新闻媒介发表的社论、评论;王崇伦事迹材料和各种宣传报导材料;鞍钢机修总厂等单位关于培养、树立王崇伦典型的报告。
潘恩良,广东省惠洋县人,1930年出生。1951年,他放弃升入香港大学的机会,只身由香港投奔祖国大陆。1958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1957年读书期间被错划为右派),分配到台安县人民医院工作。潘恩良刻苦钻研医术,很快成长为出色的外科医 生。他医德高尚,竭诚为患者服务,同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潘恩良不服北方水土,常年疾病缠身,亲友们多次给他联系去广州、大连、沈阳工作,均被他谢绝。他6次回港探亲,每次都放弃留港的优厚条件和亲人的挽留,如期返回他眷恋的台安,他“离不开台安,离不开那里的乡亲和县医院”。潘恩良历任外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20余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直到1984年9月病逝于台安,时年54岁。潘恩良忠于职守,竭诚奉献的业绩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中共台安县委、鞍山市委、辽宁省委和国家卫生部先后做出向潘恩良学习的决定,命名为“人民的好医生”、“模范医生”,辽宁省政府将台安县人民医院命名为“台安县恩良医院”。1986年6月,中共辽宁省委追认潘恩良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潘恩良的档案资料主要有名人登记表;关于为潘恩良平反落实政策的材料;各级党委、政府、政协关于开展学习潘恩良活动的决定、通知、通报和国家、省、市领导给潘恩良的题词;潘恩良先进事迹宣传报导材料及评论文章;潘恩良往来书信(1983年至1984年);潘恩良妻子及儿子写给市侨联的信及有关部门对上访问题的调查、处理决定;潘恩良部分工作、学习活动照片。有关潘恩良档案资料较为齐全完整,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的好医生”潘恩良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是教育人们的极好素材。
赵成顺,辽宁省营口市人,1939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鞍山钢铁学校,分配到鞍钢半连轧厂从事电气专业技术工作。1961年2月在技术革新中他失去了左臂,但他身残志坚,不仅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了鞍钢业余大学和辽宁函授学院的全部课程,而且立足本职,刻苦钻研,投入到技术革新中忘我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半连轧厂电器设备和控制系统进行1 30多项重大革新改造,其中重大革新2 1项(达世界水平3项,填补国内空白3项,达国内先进水平15项),解决了自控系统和大功率可控硅应用方面的高难技术,为国家创造价值1.9亿多元。1986年,在他的主持下,仅用25天的“中休”时间完成了联邦德国西门子公司需要50天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不仅为国家多创造财富4000多万元,而且创造了用最短时间完成大型技术改造的世界纪录,震动了国际冶金界。赵成顺先后被授予辽宁省、冶金部劳动模范和劳动英雄,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
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当选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誉为“新时期的孟泰”,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赵成顺的档案资料主要有国务院授予赵成顺等5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赵成顺先进事迹新闻报导材料及赵成顺参加党的十三大等活动的报导材料;鞍钢等单位关于开展宣传、学习赵成顺活动的决定、通知;赵成顺同鞍钢部分青年代表谈话摘录;著名作家李云德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独臂英雄赵成顺传奇》;以及部分赵成顺照片。该部分档案资料不够齐全,且大部分是剪报材料,但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赵成顺的先进事迹。
白雪洁,辽宁省海城市人,1960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鞍山电视大学,分配到鞍山市轧钢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等技术职务。1994年4月1 2日,一名无辜儿童遭到歹徒残害,白雪洁奋不顾身与歹徒搏斗,保护了素不相识的儿童的生命,自己却身负重伤失去了右手。为了弘扬白雪洁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和高尚精神,1994年4月18日,中共鞍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向白雪洁学习的决定,1994年4月26日,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向“见义勇为女英雄白雪洁学习的决定”。白雪洁受伤后,忍受巨痛,克服困难,用左手仅存的末端的两个手指练会了 吃饭、写字,更加刻苦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她用爱心回报社会,参与“春蕾计划”活动资助5名女童读完小学,辅助1名高中女生考上大学,并3次为灾区失学学生捐资助学。参与下岗女工再就业工程,向妇联保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会慷慨捐款。她还帮助住院的病友以及社会上找到她的一些职工、教师、学生解决困难,累计捐款2万多元。为挽救失足青年,她先后到鞍山女子自强学校、营口监狱、沈阳大北监狱,同7000多名失足青年谈人生,话理想,鼓励他们改造思想,重新做人。白雪洁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劳动模范和见义勇为英雄,并当选为中共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
鞍山市档案馆保存的关于白雪洁的档案资料主要有名人登记表,白雪洁先进事迹宣传报导材料;白雪洁生活、工作照片及负伤住院治疗的照片;陈慕华等领导同志为白雪洁的题词题字。该部分档案不齐全完整,文字材料较少,有待进一步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