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卜凤刚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卜凤刚,原名卜凤殿,蒙古族,1930年出生于大汤沟古石村,1945年随家迁至岫岩县石庙子镇佛爷村。卜凤刚自幼家境贫寒,曾做过童工。1946年家乡解放后,卜凤刚参加了县公安队,1947年春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四团当战士。1948年1月,卜凤刚在解放辽阳战斗中立功,被提为副班长,随后又参加解放鞍山、营口战斗,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卜凤刚在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中,3次负伤不下火线,奉命瓦解阵地前的敌"赵子龙"师敢死队,他腰别8颗手榴弹,只身扑向敌群,冲进敌指挥所,一举俘虏敌营长以下124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为此荣立特等功,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并获得最高荣誉——"毛泽东奖章",所在的三十四团亦被命名为"塔山英雄团"。其后,卜凤刚随军南下,参加解放康怀、宣化、张家口、衡阳、桂林等战役,他英勇善战,多次立功受奖,先后立大功1次,小功多次。卜凤刚的英雄业绩被载入《红旗飘飘》第十八期,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在《战斗着的中国》一书中也做了专章记述。新中国成立后,卜凤刚被送到多所军事院校深造,1961年5月毕业于大连海军指挥学校火炮指挥系,被分配到海军装备部,任驻厂军代表,1978年被提升为驻厂总代表。在20多年的时间里,卜凤刚积极参加并领导海军新型火炮的科研、生产与安装调试工作,先后研制出多种新产品和3条新型生产线,攻克12项技术难关,其领导研制的新型舰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10月,卜凤刚积劳成疾,身患绝症,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关心着海军装备建设。1983年1月,卜凤刚任海军驻沈阳地区军事代表办事处副师职巡视员。同年9月病情恶化,10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3岁。卜凤刚逝世后,人民解放军海军党委、中共岫岩县委均做出决定,开展向卜凤刚学习的活动。全国各主要报刊均以整版篇幅介绍了卜凤刚的事迹,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为《解放军报》撰文,称"优秀共产党员卜凤刚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