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邓铁梅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邓铁梅,原名邓古儒,1892年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县磨石峪。1917年,邓铁梅考入本溪县警察讲习所,结业后在本溪县、凤城县警察大队中供职。1928年晋升为凤城县警甲所长,任职不久,因触犯日本人和当地豪绅利益,1929年被解除职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邀集故旧百余人,在岫岩县小汤沟组建抗日队伍,10月下旬正式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自任总司令。同年12月在尖山窑建立根据地,将所部1500余人编成4个大队,成为一支初具规模的民众抗日武装。12月16日,邓铁梅亲率东北民众自卫军夜袭凤凰城,打响了辽东抗日的第一枪,经过激战,捣毁伪县衙、警察局,焚烧日本特务情报机关"平井药房",毙伤日伪军50余人,缴获步枪300余支,轻机枪3挺,迫击炮2门和大批子弹,并砸开监狱,释放百余名爱国人士和受害群众。1932年3月,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统编邓铁梅部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十八路军,委任邓铁梅为司令。至8月份,邓部已发展到15000余人,同日伪军作战百余次,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一支劲旅,威名远播。邓铁梅以"抗日救国,保民第一"为宗旨,严格约束部下热爱民众,自己带头执行纪律,与战士同甘共苦,作战时身先士卒,深受部下和百姓的爱戴与拥护。1932年底至1934年初,邓铁梅率部反击日军4次重兵"讨伐",终因众寡悬殊,装备不继,部队大量减员,根据地与游击区逐步缩小。1934年1月,邓铁梅将余部化整为零,分头开展斗争,他则亲率一支队伍,在尖山窑一带山区坚持斗争。1934年5月,邓铁梅身染疾病,他深恐军心涣散,拒绝了部下劝他离开险境养病的要求,只身隐藏在小蔡家沟张家堡,誓死不离开抗区一步。5月30日夜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日军抓获邓铁梅后,先押至凤城,后解到沈阳,监禁在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以高官厚禄诱降,均被邓铁梅严词拒绝。邓铁梅在被监押期间,常慷慨悲歌岳飞的《满江红》,书写文天祥的《正气歌》。日本军官请邓铁梅在折扇上题字,邓挥毫疾书:"五尺身躯何足惜,四省失地几时收",以明矢志抗日救国之决心。敌人用尽伎俩,一无所获,遂于1934年9月28日将邓铁梅秘密杀害。时年邓铁梅42岁。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中赞扬邓铁梅是"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