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白承润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白承润,字君实,满族,1909年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张家堡一个富庶家庭。少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酷爱自然科学,1929年考入沈阳电工学校,学习电器制造和电气通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承润放弃毕业考试机会,弃学回乡参加东北民众自卫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白承润与苗可秀等人共同创建了精悍的抗日队伍——别动队,1934年2月更名为少年铁血军。白承润先后担任第二大队长、第二联队长、第三路指挥。作战中,白承润智勇兼备,指挥果断,身先士卒,深受苗可秀、赵同等领导者的赏识和战士的拥戴。1936年3月下旬,日军加紧了"讨伐",各路铁血军不断受挫,总司令赵同离队进关,铁血军面临解体危险。紧急关头,白承润毅然就任总司令,支撑残局,他总结教训,避敌锋芒,将余部分散于东部山区,开展伏击战和夜袭战,夜袭凤城鸡冠山,毙伤日伪军27人;袭击沙里寨,死伤日伪军20余人,缴获步枪20支,子弹4000发,炮弹4箱;破袭安奉路,颠覆日军用列车,毙日军6人,缴步枪4支。同时开展政治攻势,潜入县城或大乡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这些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使日伪当局惶惶不安。1937年以后,日军实行集屯并户、连坐法,加紧了对铁血军的围剿,在严酷的形势下,白承润率部在深山挖地窖,分散宿营,"冻死不拆民房,饿死不抢民食",在百姓的保护下,避过敌人多次合围,继续坚持斗争。1938年12月,铁血军2个战士被日军抓获,供出地窖秘密,白承润部秘密宿营地不断遭到破坏。一天夜里,白承润被日军包围,他率10余名战士奋勇出重围,此时,铁血军已弹尽粮绝,无再战之力。壮志未酬,白承润悲愤不已,他遣散部下,只身一人转道凤城北上,寻找抗日联军。行至凤城县白旗乡刁窝堡时,被当地警察抓获。1939年3月,白承润被日军杀害于凤城二龙山下,时年30岁。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