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照森,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瓦房店市。1940年毕业于旅顺工业大学电气科,同年在亲属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42年回国后,先后任沈阳电机厂实验系长,成发铁工厂厂长,鞍山电业局工程师,鞍钢基建处、计划处、设计处和动力处工程师、总工程师,鞍山钢铁建设公司电装公司部工程师、副经理,鞍钢电修厂厂长。1959年,调任酒泉钢铁公司动力部总工程师、副主任,湘谭钢厂动力部总工程师。1962~1963年,调北京参加国家12年科技规划的制定工作,历任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装备所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孙照森遭受了严重迫害。1978年后,任冶金工业部自动化研究所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电工专业组和学科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1981年病逝,终年65岁。1948年初鞍山解放前夕,孙照森拒绝国民党的高压及利诱,毅然留在鞍山。1948年7月,为将鞍钢的重要物资疏散到后方,他冒着枪林弹雨修复了1台废弃的40吨蓄电机车,为抢运贵重器材和设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解决当时鞍山、海城、辽阳、营口一带电力供应不足的困难,他带领职工日夜奋战,仅用14天时间就修复了1座小型发电站。为了修复被破坏的白旗堡变电所,他冒着风险改正了22万伏特主变压器的接线错误。1949年,鞍钢由于缺乏动力及电机设备,许多机器不能开动,孙照森提出了设计制造电机以应生产急需的建议。他克服重重困难,领导制作了300多台15马力的笼形电机,在修复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50年8月,担任初轧厂主电设备大修总指挥,计划工期21天。当时他正患有严重肺病并经常咯血,但仍亲临现场夜以继日地指挥检修工作,使工程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炸坏了水丰电厂,东北电力供应极为紧张,鞍钢自备发电机组又发生临时故障,使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刚在医院作完外科手术的孙照森闻讯后,立即要求出院,并把行李搬进了工厂,不分昼夜奋战了2个星期,终于排除了故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孙照森担任了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高炉等"三大工程"建设的电气总工程师,和苏联专家一道负责建设过程中电气方面的方案、设计、施工、调试直到投产的技术及组织工作。他的建议,经常被专家所采纳和接受。1964年,作为技术总指导,他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提炼晶体硅的自动设备——晶体还原炉。孙照森曾被中共鞍山市委、鞍山职工总会和鞍钢授予一等功臣光荣称号,并被人们誉为"电气神"。1950年,被推选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代表,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