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李肇中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李肇中,1932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同年参加工作,曾任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上海金山设计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11月24日,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炼铁厂焦化分厂作现场考察时,不慎失足落入8米深的沉降槽里,因公殉职,终年63岁。李肇中为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在炼焦和干熄焦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了一生。50年代末,在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58型焦炉中,他为焦炉的护铁件及非标设备的定型与完善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独创的58型焦炉的设计和推广做出了贡献。60年代在总结焦炉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他为大容积焦炉的护炉铁件及非标设备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容积焦炉在攀枝花钢铁公司一次投产成功。70年代,为建设江西新余钢铁厂焦化分厂而呕心沥血。1978年以后,作为鞍山焦耐院驻宝钢设计队的成员到上海,第一次谈判就凭着多年的经验,从各种技术参数入手,经过周密的计算,反复论证,拿出了充分的设计依据,为国家节约了800万美元的巨额外汇。在宝钢一期焦化工程建设中,他针对对方设计的不足,提出设计联络单100多份,建议外方改进并被采纳的有20多份,参加了30项设备的测绘和全过程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宝钢二期工程建设期间,从焦炉炉体、炼焦到干熄焦装置,图纸量达4000张,所涉及的设计、施工、设备订货等很多问题往往由他1个人在现场处理,承担的工作量最大,从来没出过任何问题。二期焦化整个工程国产化率达91%,名列宝钢二期各大工程之首。采用的新型焦炉获宝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为国家节省外汇2.3亿美元。在整个宝钢三期工程建设中,先后荣获冶金部授予的"消化移植引进技术先进工作者",宝钢指挥部授予的"有重大贡献的专家"等称号,并获宝钢指挥部授予的"干熄焦装备的国产化和定型化论文二等奖",为促进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特等奖"和"金质奖"。李肇中去世后,在社会各界产生极大反响,出现了向李肇中学习的高潮。鞍山焦耐院党委和院部专门做出《关于开展向李肇中同志学习的决定》,鞍山市委、市政府命名追认李肇中为劳动模范,《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上海电台、鞍山电台等新闻媒体纷纷发表文章,介绍他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