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恩多,字获三,满族,1895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东三台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1919年,常恩多怀着 救世爱国之心,参加了奉军。1922年,常恩多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他勤奋好学,精于书法,成绩优异,深得教官郭松龄的赏识。毕业后被破格授予中尉排长,其后历任连长、营长、团副、上校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常恩多目睹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痛心疾首,声泪俱下地对全团官兵说:"我们是东北父老用血和汗武装起来的队伍,我们要用血和生命把鬼子赶出我们的家门,这是我们的天职。"他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十分不满,在剿共战场上经常给红军提供方便,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也逐渐有了认识。1936年秋,常恩多由团长晋升为中将师长,他多次表示要把百十一师带好,用在打鬼子、回老家的正道上。这一时期,常恩多结识了在西安工作的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两人曾畅谈到深夜,常恩多深受教育和启发,萌发了加入共产党的强烈愿望。"西安事变"时,常恩多奉命率部征讨何应钦的"讨逆军",打得"讨逆军"尸横遍野,溃不成军,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创造了条件。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后,常恩多曾想率部投奔红军,因党的事业需要仍留在东北军中。1937年"七·七"事变后,常恩多率部走上华东抗日战场,此后,他率部转战,英勇抗击日军的入侵,屡建奇功。杨州战役中,他临危不惧,率部死守阵地,重创日军;台儿庄会战中,他领兵攻克阜宁,痛歼日军丘山旅团;徐州战役中,在国民党诸军临阵退缩之际,他率部奋勇出击。常恩多和他的百十一师声威大震,被人们誉为"常胜将军"。1938年冬,常恩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央指示,率部开赴鲁南,连续发起3次战役,歼灭日伪军600余人,收复大片失地,进一步扩大了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并在给养、军火方面大力支援了我鲁南八路军和游击队。1941年元月,常恩多被病魔折磨倒了,是时正值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师内一伙顽固分子蠢蠢欲动,挥起屠刀。病榻上的常恩多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百十一师官兵带出内战的苦海,投向人民的怀抱。1942年8月3日,经过精心筹划,在党组织和爱国军官的帮助下,生命垂危的常恩多将军,冲破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阻挠,率部举行起义,把百十一师3000多官兵胜利地带到了抗日根据地,而常恩多将军却为之耗尽了最后一点心血,8月9日,常恩多与世长辞,终年47岁。常恩多将军的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光荣史册。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