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长维,又名牛文,1918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前柳村一个小康之家。小学毕业后,12岁的罗长维于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同泽中学。这是张学良将军为培养桑梓子弟而创办的学校,不仅藏有进步书籍,也不乏思想进步的教员,罗长维结识了许多进步师生,拓宽了政治视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罗长维流亡关内,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此后,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加游行、募捐、警卫、军训和救护等救亡运动,并准备投笔从戎,为抗击日军入侵,复土还乡而战斗,于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开始了奔赴延安的征程,几经碾转,终于在1938年初来到延安。罗长维先被分配到陕北公学,接受短期革命教育,结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做政治工作,同年8月,随军挺进绥远北部,参与开创大青山游击区的斗争,驰骋于绥中、绥西和绥南广大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1940年4月,罗长维调到晋西北根据地,先后任晋绥行政公署经济总局、贸易局秘书,商业科长等职,并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为晋绥地区的生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战斗在晋西北的东北籍干部被派回东北。10月,罗长维同叶心、杨运等人到盖县开辟工作,在敌伪残余势力十分猖獗的情况下,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了盖县,罗长维任盖县县委书记兼县长。1946年10月19日,罗长维带警卫员到县城东南10公里的暖泉乡,召集群众开会,部署破路、销毁通讯设备等工作,以迟滞国民党军队的进犯。10月20日晨,罗长维正在街上盘查,突遭敌军包围,突围时,被击断右臂,流血过多昏死过去,不幸被敌人俘获。罗长维被捕后,严词拒绝敌人的诱降。敌人对罗长维施以酷刑,打得他皮开肉绽,终无法使他屈服。1946年10月27日,无计可施,恼羞成怒的敌人在海城南沙河杀害了罗长维,年仅28岁的罗长维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