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孟泰

发布时间:2006-09-04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孟泰,原名孟瑞祥,曾用名孟宪钢;1898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6岁开始为地主扛活。1916年3月只身闯关东,在奉天千金寨栗子沟当小工,后到车辆修理厂学徒。1926年进入日本人开办的鞍山制铁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离开工厂,1948年2月回到鞍钢,年末到鞍钢炼铁厂。历任炼铁厂配管组副组长、工人技术员、配管组组长、副技师、修理厂厂长、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等职。1967年因病逝世,终年69岁。1948年末,为尽快恢复高炉炼铁生产,孟泰率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材料,建立了"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2号高炉的迅速开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修复高炉的日子里,他经常不回家。在1,3号高炉点火的前前后后,他干脆住进了工厂。为了维护好高炉,他坚持并做到了"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他坚持在岗位上开展技术革新,1950年为瓦斯贮藏器装上了防尘罩,并为检修高炉的架工设计和制作了卷扬机等设备。此后的几年里,孟泰还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搞成功多项小改革。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飞机多次窜到鞍山领空,为守护高炉,孟泰把行李扛到了工厂。8月,4号高炉发生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孟泰闻声冲上炉台,冒着危险关闭了给水阀门,制止了爆炸的继续发生。1957年8月,孟泰担任炼铁厂副厂长后,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节省了成千上万吨的焦炭,他刻苦钻研,改造成功了热风炉底部双片燃烧筒,研制成功冷却箱串联,使高炉用水量比以前节约30%。孟泰先后被评为一等功臣、特等功臣。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生产者,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曾多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