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潘恩良

发布时间:2006-09-04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潘恩良,1930年出生,广东省惠洋县人。1958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历任台安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主治医师、外科副主任、副院长、院长。其间,曾被选为台安县人民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鞍山市人民代表。1984年9月18日因病去逝,终年54岁。1951年秋,潘恩良放弃了只差一年就可升入香港大学的机会,说服了母亲,离别了亲人,只身投奔祖国大陆,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分配到台安县人民医院工作,他刻苦钻研医术,很快便掌握了进行普外各种手术的技术。他独自1人,吃住在病房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值班室里,1天24小时随叫随到,同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3年困难时期,他以仅仅27元的月工资,同台安人民共同度过了"瓜菜代"的生活。由于缺乏营养,他身体很虚弱,但一接到基层医院的会诊通知,骑车就走,为抢救重患者,他多次献血,眼前发黑,他就喝点开水,支撑着走上手术台。他医德高尚,为患者治病一丝不苟,挽救了1个又1个生命。他不适应东北气候条件,加上艰苦的生活折磨,得了多种花粉过敏性哮喘。亲友们给他联系去广州、大连和沈阳工作,可是他坚决不离开台安。1979年春,他作为侨眷代表,出席了省第二届侨代会,会后他第4次回港探亲。他在香港见到了多年卧病的80岁老母亲和亲属们,他们劝潘恩良留在母亲身边,他对亲友说"我离不开台安,离不开那里的乡亲和县医院。"他6次回港探亲都按期回到了台安。1984年4月,任台县人民医院院长后,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短期内为医院创建了1个功能检查科;亲自跑邮局,为医院安装了50多部电话机。他顶住了一切向钱看,不管患者死活的不正之风,杜绝了医院购买非医疗用品的现象。2个月之内,他找10个科室、5个病房的科主任和护士长分别谈了话。由于过度劳累,1984年9月18日,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根据他的业绩,中共台安县委、鞍山市委、辽宁省侨务办公室、省卫生厅、省委整党办公室、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政协党组、省委统战部和中央卫生部都先后做出决定或发出通知,号召向潘恩良学习。国家卫生部和辽宁省政府分别命名潘恩良为"人民的好医生"和省"模范医生"。省政府还决定,把潘恩良生前长期工作过的台安县人民医院,改名为"台安县恩良医院",并于1986年2月20日,在台安县隆重召开了追授潘恩良荣誉称号表彰大会。1986年6月,中共辽宁省委追认潘恩良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