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何本文

发布时间:2006-09-04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何本文,1923年生,浙江省象山县人。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毕业。何本文1950年5月由上海来鞍钢化工总厂,曾任化工总厂炼焦车间总值班技术员。1952年被调到鞍钢公司设计室,后调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承担全国的焦化厂和城市煤气厂的设计任务。他先后任院的生产技术组组长、炼焦专业组组长、煤焦室并热工站主任工程师、煤焦室主任、院长顾问等职务,教授级高工,1993年退休。1956年,他综合世界各国焦炉优点,首创设计了我国自己的58型焦炉。至今全国已建成119座,5569门,年产冶金焦3975万吨。1965-1967年,通过试验,突破了控制火焰长度的新技术,完成了6M和8M高大容积焦炉的设计,并在攀钢使用膨胀压力高出世界允许限额3倍的煤料至今已安全生产30年。现已在全国建成26座,1255门,年产冶金焦1255吨。1975年,在河南鹤壁开发了单用瘦煤生产冶金焦的连续化直立炉新工艺。1987-1991年,将58型和6M大容积焦炉与杨厚斌工程师合作改成蓄热室分格的下部调节焦炉在上海宝钢投产成功。1988年又开发了中国独有的JLH-D连续化直立炉单用长焰煤生产铁合金焦及城市煤气成功。1994年72岁的何本文又为包头煤气厂首创开发了单用块状褐煤生产城市煤气和铁合金焦的连续化直立炉可望2000年投产。何本文是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冶金部劳模,鞍山市劳模。曾获冶金部科技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成果完成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获得国家授予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