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赵玉峰

发布时间:2006-09-05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赵玉峰,艺名赵福元。1883年11月生。河北省河间县人。自幼随其兄学唱西河大鼓,青少年时期便已显露头角,受到家乡父老欢迎。1901年为进一步提高技艺,徒步到北京学艺,当时身无分文的赵玉峰通过"偷艺"将著名评书演员群福庆说的《施公案》变成了自己的长篇大鼓书,受到听众欢迎。之后又将京剧武打中的"五步锤"、"七星刀"、"罗汉掌"等表演动作,运用到西河大鼓的表演之中。后来他又虚心向刘宝全、万人迷等许多曲艺界名家请教,并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把京韵大鼓的唱法,融合在西河大鼓之中,突破了西河大鼓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说唱、表演融合一体的艺术手法。在两米见方的小小舞台上,他单身一人,只凭一张桌子,一面皮鼓,一只鼓锤,一方醒木,不仅塑造了许多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人物,而且还能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呼风唤雨"、"千军万马之势,刀光剑影之感"等战争场面,致使观众无不拍手叫绝。因此,华北、东北地区的群众把赵玉峰演唱的这种西河大鼓誉为"东派——即赵派西河大鼓"。1956年,赵玉峰来鞍山定居,在鞍山市曲艺团工作。他给许多演员传授过书目。一些颇有影响的演员,如刘兰芳、单田芳等都曾受教于赵玉峰。赵派西河大鼓的艺术精华,为鞍山书曲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赵玉峰晚年时,热情地编唱了《渔夫恨》、《火炼金钢》、《劳动模范陈效法》等歌颂社会主义英雄人物的新段子。赵玉峰曾多次获得鞍山文艺战线先进工作者和红旗标兵等光荣称号。1960年河北省曲艺家协会在天津市召开了西河大鼓流派座谈会,赵玉峰被特邀赴会,会上赵玉峰作为东派西河大鼓创始人,其艺术成果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会后,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赵玉峰赴京专场演出。"文化大革命"期间,赵玉峰历经劫难,给他强加"反动艺术权威"和"封建遗老"等罪名,使他和全家人流落于农村,1972年病逝于台安。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