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新鞍山》
为讴歌鞍山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发创业、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发全市人民更有信心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地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更有信心地建设好鞍山美好家园,鞍山市档案局编撰制作了这本可以直观反映鞍山今昔变化的大型画册《全景新鞍山》。
从2010年年初起,历时一年的时间,我们通过对鞍山市档案馆、鞍钢档案馆及相关档案室的馆、室藏照片档案的收集以及现场实拍,对数千张照片档案进行了上百次的再加工,最终选定了现有的 620张照片入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跨过六十年的飞跃,位于以沈阳为腹地的中部城市群要冲,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的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素以"中国钢都"之美称蜚声中外。鞍山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在东北、乃至全国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鞍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开拓创新,按照 "围绕一个核心、实现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总体要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使鞍山正在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94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望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预计完成1500亿元,年均增长36.8%。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全面完成,鞍钢钢铁主业实现整体上市,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对外开放全面拓展,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亿美元,比前五年增加3倍;引进内资840亿元,比前五年增加4.8倍。
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更加科学。依法全面拓展发展空间,为鞍山大发展、快发展抢占先机。"一带五区"工业发展空间、"一区四带"商业发展空间和"集中连片"民居发展空间正在逐步形成。
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转变。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项目攻坚年为牵动,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双轮驱动",以鞍钢为代表的国有经济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地方经济竞相发展。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一个基地、三大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速发展。国有经济不断做大做强,鞍钢500万吨精品板材基地全面建成。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占全市比重由2002年的48%提高到51.4%。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实现新突破。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主要道路全面改造,农村实现村村通油路。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45.3%提高到目前的46.4%,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4.71%提高到目前的36.99%。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畅通工程A类管理一等模范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增长90%,年均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增长62%,年均增长10.1%。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1平方米增加到21.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2.5平方米增加到26.6平方米。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革成果全面共享。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实现"两免一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再就业矛盾有所缓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畅通工程国家A类一等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今天正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迈进。
透过《全景新鞍山》大型画册,可以尽睹鞍山今夕变迁。抚今追昔,催人奋进!她是历史与现实的承载!她是一代代鞍山人奋斗的写真!她能激发起鞍山人昂扬的斗志!她能孕育出鞍山人热爱本土的雄心!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