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史话传说

东北大鼓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史话传说 |浏览次数:

旧称"奉天大鼓",是产生于沈阳地区的地方曲种,清末传入鞍山地区。
东北大鼓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多以檀木制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东北大鼓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体,唱词的基本形式为7字句的上下句式。唱腔板式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二六板、快板、散板等。除此之外,还有悲调、西城调、怯口调等小调为它的辅助唱腔。
东北大鼓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随着地狱、风俗、人情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以沈阳为轴心的"奉调"唱腔优美抒情,适宜演唱《红楼梦》之类故事曲目;以营口、盖县、岫岩、海城为轴心的"南城调"唱腔慷慨激昂,适宜演唱《三国演义》等铁马金戈类故事的曲目;以锦州为轴心的"西城调"唱腔哀怨低沉,适宜《孟姜女寻夫》等悲壮类故事的曲目;还有吉林为轴心的"东城调"和流行于黑龙江的"江北调"(又称"北城调")等。
东北大鼓曲目十分丰富,其中广为流传的中长篇传统节目有《响马传》、《蝴蝶杯》、《杨家将》等30多部,短篇传统节目有《小姑贤》、《亿真妃》、《草船借箭》等200多个,根据现代长篇小说改编的《节振国》、《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等30多部。
岫岩素有东北大鼓之乡的美称,40年代初,就有以石兰亭、潘永安等为代表的东北大鼓说唱高手。50年代初,岫岩陆续出现了马德廉、崔广烈、唐国志等闻名辽东的东北大鼓艺人。80年代后,又涌现了孙景舟、于晓霞(女)、梁平(女)等颇受民众喜爱的东北大鼓新秀。直至今日,东北大鼓仍有广泛的热心听众,仍在广大的群众中流传。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