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物产特色

鞍山特产—南果梨

发布时间:2013-10-23 00:00|栏目: 物产特色 |浏览次数:

  有关南果梨起源的问题,至今仍存在很多种传说。但是不论从卫星监控图上还是从南果梨种植区域、种植规模上来讲,鞍山地区是南果梨公认的发源地。《中国果树志》明确记载,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一株南果梨树,是在辽宁省鞍山市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
  1987年,大孤山镇政府给"南果梨祖树"树碑立传,这棵"祖宗"级的南果梨树被圈在碧瓦青砖的院落里保护起来,树皮呈深红色,树上仍有野生针刺。现在这株梨树的主干是从原先坏死的老树树根上后发出来的。至于死去老树的年岁,现已无从考证了。
  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庆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扑鼻,老人寻觅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树下,只见黄里透红的落果满地。老人捡起地上的一枚果实一尝,顿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无穷。为弄清该梨由来,高永庆托女婿把梨带到辽阳,让那里南来北往的梨客们辨认,梨客们对该梨味道赞不绝口,赞誉此果味具南方诸果之长,遂给此果定名为南果,因为它产于鞍山,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鞍果。自发现祖树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百年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经成为鞍山地区特有产品。
  大孤山镇作为南果梨的发源地,其南果梨纯正的果味也受到专业部门的认可。在2001年第六届辽宁优质果及加工品展评会上,大孤山南果梨一枝独秀,获得梨类优质大奖。
  海城市大屯镇关于南果梨的起源就稍具神话色彩了。相传二百年前,鞍山一带水草丰茂,山川秀美,常有各类珍禽异兽来此栖息,一年春天从南方飞来一只青爪红喙的老鹰,在附近九沟十八岔三十六涧上空盘旋了足足九天九夜,最后从鹰嘴里吐出一粒种籽,种子在一棵形似鹰飞的老柞树旁落地生根,迎风见长,瞬时间长成一株梨树。这一切被当地一位姓范的老人看在眼里,对这棵神奇的梨树悉心照料,浇水施肥,不久树上开出万朵梨花,结出万粒珍珠般的果实,食之酸涩微甜。后来范姓老人又把白小梨、尖把梨和花盖梨等梨树嫁接上去,来年再结果时,不但果实大了许多,而且梨汁乳白,味美甘甜。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被奇异的梨香所吸引,渐渐在范老的梨园边建立了村落,因为那只携种而来的神鹰没有落下,因此就把村子定名为英不落村。又由于种子来自南方,故把这种神奇的果实叫作南果梨。
  南果梨是鞍山农业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极佳的风味,堪称果中精品。
  南果梨原产于鞍山,是蔷薇科梨属秋子梨系统,属自然杂交实生后代。祖树在千山区大孤山镇树桩石村石门沟山坡上,原始母树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老主干已腐朽,现存植株是自然更新的萌蘖。现今南果梨主要分布在千山山脉的千山、海城、岫岩、辽阳等地,锦州、阜新、沈阳、抚顺、营口以及外省亦有栽培。南果梨栽后3年即能结果,一般5~6年,7~8年进入盛果期,株产200~300斤,80年生大树仍有相当高的产量。南果梨树势健壮、抗寒、丰产、芽离生。花初开淡红、全开洁白,雄蕊呈两轮排列。一生中表现为生产、结果、衰老和多次更新,直至死亡。大致可分幼龄期、初果期、盛果期、衰老期等四个时期地。物候期依栽培地点和不同年份面略有差异,一般是花芽在三月初萌动。四月中旬露蕾。四月末开花。叶芽四月上旬萌动,七月中旬新稍停止生长,九月上旬果实成熟,十月中旬落叶,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共需130天左右,为中熟品种。
  南果梨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平均单果重58克,大的可达150~200克。果皮绿黄色,后熟后底色变黄色,阳面有鲜红色晕。果梗粗短。萼片残存,间或脱落。外形美观。刚采收的果实易溶于口,酸甜适度,风味香浓,品质极上,可称之为"梨中皇后"而弛名中外。
  南果梨栽培历史仅有100多年,但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鞍山南果梨面积的急骤扩大,现今已成为鞍山地区的主栽品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南果梨迅速发展的第一高峰期,从在山上就地嫁接转入实行人工育苗而大面积栽植发展。第二次发展高峰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彻底摆脱了以粮为纲的计划经济的束缚,鞍山南果梨发展又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85年鞍山市栽植南果梨达56100亩,总株数达115万,其中结果树为77万株,年产1500吨。到2004年鞍山南果梨面积发展为20万亩,总株数达523万株,产量稳定在5万吨。

鞍山特产—南果梨(图1)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