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杨( )

发布时间:2006-08-30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杨,原名杨宗祥,1917年出生于海城市感王镇感王村。中学读书时接触了进步思想。接受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拥护平均地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不愿做亡国奴,毅然流亡关内,先后辗转于北平、河南、西安等地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杨于1938年考入国民党武汉军校十二期电训班受训,毕业后被派到皖南屯溪一带沦陷区潜伏电台任报务员,旋即调回重庆军统电讯总台任报务员。在电讯总台,杨与赵力耕、张尉林、冯传庆、王锡珍、陈国柱等进步青年一起,主动与共产党组织联系,1939年10月,杨在延安派往重庆的女共产党员张露萍介绍下,经中共中央南方局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杨与相继入党的赵力耕等人组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战斗在敌人的心脏。7名共产党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国民党军事情报,转报南方局,对及时了解敌情,揭露其阴谋,团结教育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2月,地下支部被破获,杨等7人相继被捕,被处以死刑,暂缓执行,监押在贵州"息烽集中营"。在狱中的3年中,杨与战友们互相鼓励,立场坚定,英勇不屈,战胜了各种酷刑的摧残,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5年7月14日,敌人开始了疯狂的屠杀,杨、张露萍、赵力耕、张蔚林、冯传庆、王锡珍、陈国柱7位烈士被军统特务秘密杀害于贵州息烽的快活岭,被人们誉为"无名七杰"。是时,杨年仅28岁。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