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张学良

发布时间:2006-09-04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林子镇张家窝堡村。张学良青少年时代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签定卖国的二十一条运动。1916年参加奉天基督教青年会。1917年发起成立奉天储蓄接济会,为支援和兴办民族工业而呼吁。1919年3月,张学良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开始投身军界,同年11月晋升陆军少将。1922年率部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返奉后任东北军整理处参谋长兼东三省航空总办。1924年5月,任东北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兼东三省陆军训练副监。同年9月,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兼第四师师长。1925年春,晋升陆军中将,任京榆驻军司令,同年10月升任第三军团长。1925年,上海爆发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遭到帝国主义镇压,张学良于6月4日致电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表示声援,并寄去2000元"藉慰死伤",6月10日又亲率千余名学生赴上海调查事实真相,还亲往医院慰问受伤的工人和学生。1928年6月4日,其父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19日,张学良就任奉天代理军务督办,7月3日就任东三省保安司令。12月29日,张学良顶住日本人的巨大压力,毅然宣布东三省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日,南京政府任命他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29年1月4日,又任命他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1930年5月,中原军阀混战,张学良派兵入关支持南京政府,和平接收北平、天津,制止了内战,10月9日,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同年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沦入日本人之手,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为平息民怨,12月16日,国民政府解除张学良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务,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1932年改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全权指挥华北军事。1934年10月1日,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总司令,奉命"围剿"红军,连续损兵折将,蒋介石乘机取消东北军被歼部队的番号,使张学良逐步认清了蒋介石消灭红军、削弱东北军、排除异已的险恶用心,开始抵制蒋介石"剿匪"的命令。1936年1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督促张学良"围剿"红军,张学良为停止内战,调转枪口,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战,在"诤谏"、"哭谏"、"尸谏"均无结果的情况下,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活捉蒋介石,迫使其接受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终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新局面。"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顾全大局,亲送蒋介石回南京,被背信弃义的蒋介石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1945年,张学良被押送台湾监禁。1959年,蒋介石虽然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但仍未给予充分的自由。后来,张学良移居美国夏威夷。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