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西平林场(一)

发布时间:2015-08-06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西平林场一隅
西平林场始建于1976年,总面积48平方公里,位于台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19个村民组,3个营林工区,土地面积6.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2万亩,果树1.3万亩,耕地面积1.9万亩。总户数1110户,总人口3853人, 森林覆盖率达65%,是一个政企合一的科级单位。1993年,被中国林业部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昔日的西平不堪回首。翻开林场(乡)志,可见一斑:风剥沙压,茅草编笆,小老树低头看穷家;大苞米贼拉稀,亩产二百(斤)是难题;风吹沙满天,家随沙子搬……恶劣的生存环璄没有难倒西平人。解放后,在中共台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西平干部群众和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植树造林,走过了一段与大自然抗争的刻骨铭心的奋进历程。
1972年,台安县在西平成立了林业工作站。林业技术人员进驻西平,一批"知识青年"也陆续走进了这块不毛之地。绿化西平摆上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每到春季,县委、县政府都举全县之力协同运作,在西平摆开造林战场,组织党政机关、学校等部门干部员工大举造林。风沙蔽日,茅草编笆,却埋不住描绿人的梦想。一份份造林规划得以实施,风口处、犯风地、茅草滩陆续被改造。
1976年,国营西平林场正式成立,造林投入有了保证。 "沙子跟着大风跑,百姓日子没个好"的西平人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动力,以全县人民共建西平的垦荒精神为激励,本着"治住沙子再过家"的原则,宜杨则杨,宜枊则枊,宜松则松。水桶映着日月,铁锹泛出星光。"一半沙子一半饭,一桶水里半桶汗"的超常劳作,让许多西平人透支了健康……但是,超常的付出也得到了超常的回报。光荫荏苒,一块块白沙滩变成一块块绿地,继而又连片成林。当年大针般的红松、樟子松如今已耸入云天;北京杨、辽宁杨等数十个品种,伟岸俊挺。西平人欣喜地发现,一个个透明的日子正牵着绿色走进生活,风沙停了,空气新了,粮囤满了,票子多了……
30年造林,改天换地,矢志不渝,一片片蓊蓊郁郁的森林恰是西平人竖起的旗帜,上有高扬的精神,下有可歌的故事。过去的顺口溜改版了:"风来风减速,雹来雹让路"、"没树薄碱沙拉,造林地厚人发。"树阴下的西平人都记得,自建林场以来,见得最多的是粮食粒儿,没有见过的是雹子粒儿。特殊的小气候,让当年流汗最多的西平人轻松受益。林子里放牧牛羊,田地里收获食粮,农林牧结合,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让群众走上快速富裕之路。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