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老八卦(二)

发布时间:2016-03-02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八卦沟还是鞍山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1920年,曲桂林首先在此开办曲铁工厂,后来还有兴顺、恒发等工厂。
建国初期,八卦沟是有名的水泡区。1954年,八卦沟变了样:小平房扒掉了,盖起的全是楼房,大卡车一车一车地运土往臭水沟里填,直到最后填平,成了一条土路。这条路以胜利路为起点,向西延伸出二三千米后,又分别向西、向北延伸出两条土路,三条路的汇合点,称作八卦三角地。1979年,这三条土路开始铺沥青建柏油路,成了日后闻名辽宁省内外的八卦市场。
1981年~1989年,八卦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渐次兴旺的过程。在鞍山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的备案中,可以看到有关老八卦市场的记载:八卦服装市场,1982年9月登记注册,共有1127个摊位。
让时光的镜头重新回到那个年代:1982年秋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一天,八卦门点的喇叭里忽然传出一个男士的声音:"个体经营者们,按照改革开放的政策,政府准备成立八卦轻工市场,欢迎你们积极报名,办理营业执照。报名的时候,你们要带两张1寸照片。"消息一出,立即炸开了锅。开业第一天,有40多家业户把包袱皮往路中央的地上一摊,摆上货就算营业了。卖鞋的,卖小百货的,卖衬衣衬裤的,卖布料的,卖毛线的……偌大个市场内稀稀拉拉全是小摊。1989年,市场里的人流不断,生意更火爆了,挣得多的,一年不下三五十万,赚得少的,也有个五六万。市场刚成立的时候,是凭盖戳的多少来收税。比如卖鞋,今天打算卖10双鞋,税务人员就在10双鞋的鞋底上分别盖上戳,戳是三角形的,中间是"税务"二字。等到了晚上,税务人员来检查,少了几双盖戳的鞋,就证明卖了几双,就交几双的税钱。慢慢的,摆摊的人多了起来,市场开始分小百货、裤子、鞋、布料等多个区域。工商部门也逐步给业户上了铁床子,现在很多人还记得,绿色的,下面是一个大铁柜,铁柜上是四根铁柱,可以系块布遮风挡雨。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铁床子才"退休"。1990年初,八卦市场改造的时候,门点和摊床向西延伸,和北三道街连成一片,八卦市场变成北三道街市场。后来,八卦市场拆迁,八卦市场的业户搬到了时尚时装城。从1990年~1995年,八卦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闻名辽宁省内外的大市场。八卦的定义也发生了演变,赚了钱的业户开始向其他领域拓展事业。
置身于铁东站前繁华路段,在喧嚣的人群和繁华的背后,是参与制造繁华的精英们忙碌的身影,同时它的繁华也难以抹杀几代老八卦人关于八卦市场的记忆。李瑛是老八卦"坐地户",家就在现在华育学校对面。"我们家亲戚大老远来串门,进屋放下东西就去逛八卦。"李瑛说,鞍山流行什么,去趟八卦就知道。"我有个小学同学姓苗,她父母就在八卦卖服装。当年流行弹力体型裤时,她家买布料,我妈和对门邻居就给她家加工体型裤。我记得那时候家里支个桌子,我妈给裤子齐两道线,穿个松紧带,我和我妹用熨斗几十条几十条地熨。赶上活多,我们就熨到半夜。那段日子过得挺充实、挺快乐,感觉自己能为家里出力挣钱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老八卦当年有多火。王志斌也是老八卦"坐地户":"以前我就住在站前老八卦市场的西侧,那是一群大大小小、高低不均的日式旧砖房,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而且没有专门的垃圾站。 "王志斌老人的儿子今年已经40岁出头,曾在老八卦市场卖鞋。提起当年的八卦市场,他说:"那时候八卦特有名气,外地人都到这里来买东西。后来八卦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还好,改造后的站前地区又给我们这些商人提供了更好的经商环境。 "如今,他已经是一家国内知名品牌的代理商,在站前两家商场设了几个专柜,"没有这么好的购物环境,我的生意根本不会迅速膨胀。 ""老八卦是伴着我长大的。"年近30岁的曲飞说:"那时,八卦市场每天都很热闹,东西从几块钱到上千块钱都有,因为没有其他选择,全市人民都 ‘挤’到这里购物。当时的服装市场有散摊也有精品屋,从胜利路八卦市场进去,中间是铁床子,两边是高档房,铁床子先卖鞋,往里走卖袜子,再往里就是牛仔裤,两边门市卖衣服。门市也有区分,三道街门点里的衣服要比八卦街的高档一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市场总着火,消防车还进不来。"曲飞说,那时候还不兴空调,摊主取暖都用电和炉子,很不安全。"以前买东西都是明码实价,但到八卦买东西可以讲价,谁要是不讲价,总认为自己买赔了。 "
上世纪末,老八卦市场拆迁,这个曾一度闻名省内外的市场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八卦地区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八卦"。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