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编研成果

台安遗址(二)

发布时间:2018-07-04 00:00|栏目: 编研成果 |浏览次数:

从遗址采集到的标本有夹砂粗陶和泥质褐陶等多种生活用具。砂陶有夹砂粗陶鬲足、鬲裆、鬲腰、直口罐口沿、桥形器耳、横耳等;泥质陶有褐色陶钵、口沿、陶釜口沿、陶罐腹部陶片等。此外还有一件残损的滑石陶艺。经考查认定,以上遗物均有典型的商周特点,少量的石陶和夹云母陶器物残片为春秋战国文物。该遗址于199610月被台安县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晋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贾台是一处标志,尽管文物出土量不出奇,也没有典型的代表文物,但贾台可以将台安乃至整个鞍山地区的历史定位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砂土层的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草捆,说明贾台当年是个水草丰美富足的地方,这也是贾台文明传承几千年的原因所在。

如今,贾台历史还在延续。东西方向的一条柏油路面将现在的贾台遗址一分为二,贾台村西北不到1公里便是锦州黑山境内。依靠这条公路,台安和黑山二县的不少居民搞起运输。

位于“九河下梢”的台安县,素有辽西门户之称,虽然不够年深代远,然而它的沧桑历史却如境内的辽河之水一样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这里从远古时代开始,便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

打开《中国古代地图集》,在西汉疆域图上,就会发现今台安县东南10公里处有个标注着“险渎”的地方,这里,就是中国西汉时期隶属于辽东郡的“险渎”县故址,如今是台安县新开河镇李家窑村所属的孙城子屯,考古工作者将此地称为“孙城子汉县遗址”。

孙城子遗址,距今台安县城11公里,距孙城子村400米左右,位于一块当地人称“城子岗”的高台地上,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250米,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遗址中最厚的文化堆积层可达约2米。

《汉书·地理志》中记述“险渎”条下注解说:“县依水险,故曰‘险渎’”。孙城子遗址地处辽柳二河之间,正所谓“县依水险”,故名。

险渎县始建于西汉,当年是座人烟稠密的县城。汉承秦代郡县制。西汉时,辽东郡下设18县,险渎即为其一。到了东汉时期,汉王朝为加强对乌桓和鲜卑人的控制,于辽东与辽西郡之间增设辽东属国,险渎县随之划归其境。辽东属国的治所设在昌黎(今义县县城),至西晋后期,昌黎县改为昌黎郡,险渎县废置,改称“聚邑”,相当于县以下的小镇。从西汉始至西晋末年,险渎作为县城前后共存在400余年。

1980年文物普查时确认险渎县遗址以来,鞍山地区的文物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多次考古勘查,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燕明刀、西汉半两、东汉五铢等古代钱币,并发现了铧、犁、刀、箭镞等铁制兵器、农具及大量的陶器残片。陶器多为泥制灰陶和夹砂、夹滑石、云母等褐陶,饰以绳纹、弦纹、刻划纹等,其中素面无纹饰者较多。可辨器形有直口大瓮,折沿鼓腹缸、鼎、豆、壶、罐等。

从史料记载和大量出土铁制兵器上看,由于古代险渎地处辽西和辽东之间的门户之地,险渎之南即今之盘锦地区,千里沼泽,城邑罕见;险渎之北,辽、浑、太三河及其支流,纵横交错。仅险渎一城独踞古之“辽泽”之中,所以战事频繁,乃兵家必争之地。

据《晋书》卷一百九十记载:“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慕容嗣位,其弟慕容仁劝慕容昭举兵废杀昭,遣使按验仁之虚实,遇仁于险渎。仁知事发,杀使,东归平郭”。其意为:东晋初年,慕容继皇位,建立了前燕政权,在其即位不久,时居平郭(今盖州)的胞弟慕容仁心怀叵测,唆使慕容昭阴谋起兵造反,废黜哥哥慕容。由于慕容事先有所察觉,于是抢先一步杀了慕容昭,然后又派遣使者去调查慕容仁的谋反罪行,而慕容仁当年便是在险渎这个地方与慕容的使者相遇。慕容仁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于是破釜沉舟,一怒之下把慕容使者杀害,然后渡过辽河,逃回了自己的领地平郭。自此,南北朝时期的慕容氏兄弟争雄辽东的战火便经久不息。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