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4日,鞍山经历了56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次日,在许多除雪现场,人们都看到一种黄、白、蓝相间的除雪机,机身上四个大字——"海虹机械"。
3个月后,从国家质检中心传来消息,鞍山海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被授权制定国家小型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关标准……在那一瞬间,45岁的董事长董为民开心地笑了。
是呵,为了这一天,海虹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途?
在海虹宽大整洁的仓库,"珍藏"着两台老式吊车,那是董为民内心的一个"秘密"。
1992年,董为民借款4万元,创办了海虹的前身——特种汽车修理厂。当时,海虹的主要业务就是为某大型机械集团提供售后服务。当海虹很快发展成为东北最大的维修企业后,就开始借用一些大公司的品牌生产专业车辆。一次,海虹生产出两台吊车,交货时,提供"贴牌"的企业却拒绝合作,两台吊车立刻没了销路……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董为民。他意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2000年时的中国,小型工程机械生产领域一片空白。过去,曾有大集团研制开发过小型工程机械,终因产品卖不出去而告终。
这是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域,这也是一个充满莫测风险的领域。
董为民琢磨良久,决心不惜代价"闯一闯"。
摆在他前面的难题是,没有技术人员、缺乏研发资金,他却深谙"借鸡下蛋"的道理。董为民有一句享誉业内的名言:和最尖端的技术合作,开发最尖端的产品。
这个"最尖端技术",董为民把它定位为与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
董为民还清晰地记得,海虹确定的第一个研发项目是ZL06小型装卸机。当时,踌躇满志的他和研发人员一起摸爬滚打,有一次,他连续十多天只睡了几个小时的觉,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年后,当ZL06小型装卸机问世时,董为民兴奋得"跟生了儿子似的",该产品一举获得四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海虹,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紧接着,海虹相继推出的ZL08、ZL10等一系列填补了国内空白的产品,从而奠定了海虹在小型工程机械生产领域中领军者的地位。2005年,海虹在业内率先获得国家发放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自此,海虹成为国内首家小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2006年8月29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十五"中国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展上,海虹的两个产品位居重大成果展示之列。
现在,市场上"海虹牌"小型装卸机的销路非常好。甚至有人搞起了仿制品,还有的干脆以"海虹"二字的谐音做为企业名称。最有意思的是海虹的颜色,海虹牌产品一律是黄色的机头、白色的机身、蓝色的机具,这叫"海虹黄、海虹白、海虹蓝",是海虹的一种标识,因为这三种颜色在工地上最为醒目。于是,国内其他同类产品纷纷效仿,也涂上黄、白、蓝这三种色彩……
但是,有谁可以复制海虹的理念和精髓?
2006年1月,一种可调节垄距的玉米收获机在海虹问世,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米收获机,它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他玉米收获机对于秸杆的处理往往是粉碎,而这种玉米收获机则是将玉米秸杆整株回收。由于用秸杆可以制造饲料、沼气、乙醇等,因而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这年秋天,在松辽平原一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里,世界上第一台4YL-2型整株秸杆回收玉米机在繁忙地运作,机器所到之处,玉米茎杆一排排地倒下,随即一个个玉米穗和一株株玉米茎杆被机器迅速"吐"出来,那感觉就"和镰刀收割时的一模一样"。
几天后,吉林省将其确定为重点推广和给予农机补贴的农机具,海虹再一次做了市场的领跑者。
今年6月18日,海虹新厂在我市的农高区建成。庆典现场,不少海虹人流下了热泪。
想当年,海虹是建在别人公司的仓库院内进行露天作业,别说更衣箱、洗澡间,工人想要洗把脸,都得跑到几十米外其他单位的休息室……如今,高大的厂房,一流的设备、整洁的宿舍、宽敞的食堂、飘着阵阵花香的厂区,一切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海虹,真的就像天边的彩虹!
记者 姗悦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