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合畜禽有限公司的孵化车间。 记者 苏仲闯 摄
这天,一位妇女敲门进到海城三合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波的办公室。她是来交钱的,她申请承包了"三合"新建的肉食鸡养殖小区的两栋标准鸡舍。吕波打电话通知财会人员上来,这当会儿,那位妇女对采访的记者说:"三合"对农民特别好,我们只要缴纳一万元的保险金,就可以承包"三合"养殖小区里的一栋鸡舍,公司提供鸡雏、饲料、药物等必需品,饲养的肉食鸡公司还按照市场价收购,上不封顶,下有保底价,我们只赚不赔。临走时这位妇女还不住地感谢,吕波把她送到了门外。
下午,记者在鞍羊路旁看到了一片已接近完工的新建养殖小区,据说这是省内最标准的肉鸡养殖小区。吕波说,这34栋标准鸡舍已经被附近的农民承包了,农民的积极性很高。这里除了设施一新的鸡舍外,小区里还有一个湖,公司准备再投一笔钱,把这座湖修一修,到时候养殖小区就像花园了。
"三合"创办于1997年,坐落在海城市高坨镇,其前身是一个镇办贮麻厂,后来倒闭了。镇里对外招商,当时在外闯荡的吕波回来投资500万元成立了"三合"。
最初的产品是屠宰加工白条鸡,生产规模不算大。那时候由于市场不规范,很多厂家只看眼前利益,有的甚至销售注水鸡肉。但吕波看重的是创牌子,尽管保证质量要增加许多成本。半年下来,"三合"的鸡肉在市场站稳了脚跟。如今一提到"三合"的产品,许多经销商都会竖起大拇指。
正唠着,公司的猪料部部长来找吕波。所谓猪料部,就是专门生产猪饲料的部门。他手里拿着一张从大连发来的传真,在和吕波交谈了几句后,听见吕波说:"该咱们负的责任就咱们负,按客户的要求办,把饲料都发回来。"猪料部部长出去了,吕波告诉我们,这些饲料的问题是出在饲料里的玉米面儿,比如说原来是用4号箩加工,但工人误用了3号箩,这样玉米面儿就变粗了。饲料的质量没有问题,就是形状有些变化。对方是个老客户,按人家客户的意见办。
从2005年到2007年,"三合"先后建起了饲料厂、种鸡厂、育雏厂以及标准养殖小区等,形成了一个种鸡、饲料、种鸡孵化、肉鸡产品开发和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吕波说,有了整个生产链条,风险就会降低很多,假如鸡肉行情不好,但是饲料和种鸡的价格却有可能很好,企业抗风险能力就提高很多。
我们在现场从鸡肉加工到养鸡场、再到种禽场等,一个多小时后回来,看见吕波的办公室里又坐了五六个人。来人是买鸡雏的。一个说:"这回,你说什么也得给我8000只。"吕波拿出了一个表格,说:"都已经说好了,这批只能给你3000只。"另一个说:"我这回得要13000只,原来的7000只不够。"吕波的副手说,不仅这批,连下一批鸡雏的指标都订出去了。
我们想到吕波上午说的,他的鸡蛋一个卖到4元钱,我们还有些纳闷儿;现在知道了,他们的鸡雏现在卖到了一只6.5元。
这些人失望地下楼走了。吕波站在窗口看着他们说:"这都是我的老客户。过去我和他们接触时,他们还是小养鸡户,现在都买车了。"
"三合"有今天也并非一帆风顺。吕波说,禽流感那会儿就把他吓得直冒冷汗。禽流感是养鸡户的灾难,禽流感从北边过来的时候,我们的汗毛孔都竖起来了。大家昼夜值班,严防死守,听说哪个村死了一只鸡,心就咯噔一下。我们企业实行的是公司+农户,哪个地方死了一只鸡,可能周围几十里地的鸡都要受影响,那可是灭顶之灾。禽流感的时候,鸡肉连一斤都卖不出去,那可真是件犯难的事。但我想得更多的还是禽流感以后的事情。我们决定按照原来的合同,对农户的鸡照收不误。厂里的冷库不够,我们就到周边去租。那期间,老百姓出栏的鸡,我们一只都没耽误。后来有人问我:对抗禽流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我们的产业链没有断;如果断了,企业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记者 贺殿中 朱玉龙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