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品读鞍山 > 钢城名品

摩托车手的“逸达时速”

发布时间:2012-03-21 00:00|栏目: 钢城名品 |浏览次数:

  梦想,是前行的动力。"逸达"的梦想是做最好的民营运输企业。


  三年时间,"逸达"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运输车辆增至800多辆,上缴利税增至1800多万元,创下同类企业发展的奇迹。


  当然,意义远不止在"逸达"的翻番增长的利税上,而是体现在它将鞍山货运行业从"散兵游勇"状态,改变为集团化经营。


  然而,面对鲜花和掌声,逸达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佟铭胜则认为:"逸达"还刚刚起步。


  佟铭胜喜欢速度,这与他略带传奇的经历有关。上个世纪70年代,风华正茂的他曾是位越野摩托车选手,两次荣获全国业余摩托车越野赛冠军,他的梦想就是超越速度的极限。


  因全身7次骨折的伤病,佟铭胜不得不离开钟爱的摩托车运动。那是1982年春,经过痛苦的抉择,他作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东挪西借8000多元购买了一辆卡车,从事货物运输。他将自己的未来与曾经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从那以后,在鞍山火车站货场,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身强体壮的小伙,每天开着解放牌卡车等活儿。


  资本的积累是艰难的。20多年里,佟铭胜风里来雨里去,为梦想而打拼。凭着做运动员时积累下来的过硬技术以及天生的憨厚朴实性格,他的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拥有的运输车辆从1台增加到10台、20台、40台。渐渐地,佟铭胜和他的车队在鞍山货运市场名声大振。


  但最令佟铭胜骄傲的,不是生意的红火,而是对货运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准确判断。


  上世纪末,佟铭胜发现,鞍山货运市场上有一种怪现象,很多在本地运营的货车却挂着外地牌照,挂靠在黑龙江、内蒙等地的运输公司很多。这不仅使运输市场力量分散,同时造成了大量税源的外流。


  于是,佟铭胜大胆提议,成立鞍山自己的专业运输公司,把挂外籍牌照而又在本地营运的车辆吸引回来。此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0年初,一批民营专业运输企业相继挂牌营业。


  佟铭胜懂得,一只手只有握成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此后,鞍山运输行业迎来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国有运输企业纷纷改制,陆续退出市场,民营运输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弥补国企退出后遗留下的空间,而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也为货运市场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佟铭胜感觉时机成熟,2004年,自筹400余万元,成功收购逸达公司。


  做强做大"逸达",把"逸达"做成一个品牌,实行集团军作战。"逸达"迎来了发展的拐点。


  服务好,手续简,四通八达的营运网络覆盖全国,有钱赚,而且有安全感。这就是"逸达"的魅力。步入新的发展轨道的"逸达",将重点打在管理和服务上。在不断简化办事手续,拓展服务范围的同时,先后与20多家大型配货站建立稳定的联系,为加盟业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短短3年,"逸达"大旗下的运输车辆从最初300多辆迅速增加到目前的800多辆,一跃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运输企业。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在"逸达"的800多辆各种运输车辆中,有半数是外籍转过来的。有人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以一辆载重15吨的货车为例,平均每年交纳的各种固定费用在3万元左右,这些费用以前都在外地缴纳。落户鞍山后,这些费用改为在本地缴纳,"逸达"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佟铭胜喜欢车,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很多人眼里,爱好和事业是一对矛盾,习惯在风驰电掣中体验自我价值的佟铭胜却成功地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入主"逸达"后,他迅速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年,"逸达"上缴1870万元税金,跻身鞍山纳税50强行列。而在3年前,"逸达"的纳税额尚不足200万元。


  记者 高开升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