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档案馆版权所有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档案博览 > 档案史话

后湖黄册库

发布时间:2015-11-27 00:00|栏目: 档案史话 |浏览次数:
后湖黄册库是明代洪武年间,为了贮藏全国各地的赋役档案,在南京后湖专门修建的库房。后湖就是现在南京的玄武湖,古时也称作练湖,唐宋元明四朝均称作后湖。后湖的面积很大,周围约有四十里。湖中有五个小岛,分别叫做旧洲、新洲、常洲、东洲、西洲。
最初(洪武年间)在后湖的旧洲上仅盖了九间库房,安置了三十个档案架,以后陆续添造,到了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时,已有库房九百多间了,布满了后湖的几个小岛。从后湖黄册库房的建造数量来看,它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
后湖黄册库所贮藏黄册的数量也是很多的。明制每十年全国大造黄册一次,每次各地大约向后湖解送六万多本黄册。如果按每次以六万本的数字递增的话,黄册库黄册的数量是相当大的了。明代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造黄册起,直到最后一次编造黄册止(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共编造二十四次。据记载,在正统元年(公元1456年)时,在库黄册有四十多万本,弘治三年(公元1490)时,在库黄册有七十七万多本,而到了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时,在库黄册已经有一百五十多万本了。当时有人形容说:"湖中文册浩穰,漫若烟海。"
明代统治者对建造库房是花了一番心血的。据说朱元璋曾亲自参与黄册库房的设计工作。库房是有意识地建筑在湖中心的几个岛上,全部库房皆为东西向,每间库房前后都有窗户,以期早晚都能受到日光。这样的建筑在当时来说是很特殊的(当时的房舍均为南北向),这很明显是为了防潮降湿,避免日晒而设计的。
后湖黄册库的工作,开始由户部侍郎兼管,后来转为户科给事中兼管。不论户部侍郎或是户科给事中,都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此外,黄册库还配备有许多工作人员,负责黄册的保管和利用。平均约有二百多人,最多时曾达一千四百多人。
明代规定,每五日过湖一次,晒晾黄册。在湖内外设置专门的官吏、士兵负责巡守防卫,平时对过湖的船只,还要加以重锁,指定由南京皇宫内的太监收掌锁钥,以保证后湖黄册库的安全。另外在太平门和神策门外,设有红牌亭各一座,上写朱元璋的敕谕,申明禁止南京城内居民饮用后湖的水,禁止农民耕种后湖的土地,禁止人民到湖中樵采渔牧。在当时,后湖被称为"禁湖",后湖周围的土地被称为"禁地",后湖黄册库的一切规定制度统称为"禁例",甚至连过湖的小船也被成为"禁船"。
后湖黄册库历史悠久,在明代自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起,一直到清兵攻陷南京(公元1645年)为止,前后共计二百六十多年,黄册库的工作从未中断过。后湖黄册库的各项规定制度也较完备,例如对如何编制黄册,如何清查黄册,如何保管和利用黄册等都有严密的规定。可以说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相当完备的档案库。
(摘自《档案史话》)
|关于我们|查档须知|馆址须知|温馨提示|法律顾问|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鞍山市档案馆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绿化街11号

Copyright © 2000-2022 鞍山市档案馆 版权所有 辽ICP备20010539号-1 技术支持:金航网络

X